内蒙古一牧民“养”了16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古野驴

  2021-12-04 10:09:07

“这么多年了,跟这些野驴都有了感情,已经把它们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了。”3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牧民张永利如是说。

图为张永利给蒙古野驴接水。孙超供图

冬日的乌拉特草原寒风凛冽,张永利麻利地给水槽填满水,然后把饲料随意地撒到草场上,显然这不是自家牲畜的食物。

半小时以后,一群外形似骡的灰棕色身影出现在水槽边。张永利告诉记者,这是蒙古野驴,一共有16头。

资料显示,蒙古野驴分布于中亚及西亚各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张永利家所在的巴音乌兰苏木属于边境草原,这里是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早在2016年,张永利意外发现了这群蒙古野驴。“由于当时草原持续干旱,降水量少,我判断这群蒙古野驴应该是到牧民家寻找水源。”张永利告诉记者,这群蒙古野驴非常机警,每天深夜才来这里饮水。

几个月过去了,由于张永利经常给准备饲料和水,这群野驴在他家附近扎下了根。“当时只有9头,现在已经发展到16头了。”张永利说。

5年过去了,每年冬天食物缺乏的时候,这群野驴就会“回家”,和张永利家的牲畜“共享”乌拉特草原。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综合性生物多样性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盖志毅表示,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但可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保证生物种群的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要。”盖志毅说。

近年来,内蒙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火烈鸟、盘羊、猞猁、雪豹、原麝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内蒙古。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82个,总面积1267.04万公顷,占内蒙古国土面积的10.71%。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呼和浩特区域中心主任魏智勇看来,内蒙古地域辽阔、横跨“三北”,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仅靠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公众共同参与。在保护中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能够为建设中国北疆这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魏智勇说。(完)